餐廳也能“無人值守”?走進長寧區一家人工智能(AI)食堂的后廚,一臺節卡小助協作機器人正端起一盤生餃子,一側身、穩穩地下入鍋中;再一個轉身,撈出剛煮好的面條,抖一抖、瀝出多余的水分……根據當天的菜單,這位“主廚”可以自動選取食材,煎烤煮蒸、收汁裝盤,樣樣精通。
在自助取餐區,節卡機器人則靠著其特有的視覺,自動識別貨道上的菜品,實時補餐。食客選中菜品后,讓一旁的AI識別智能結算臺自動識別、算出價格,手機掃一掃就能買單。
不同于以往常見的擎天柱般的工業機器人,小巧靈活的柔性智能機器人“新賽道”這幾年的發展動能更加澎湃,也能滿足更多新經濟環境下多樣化的市場需求。日前,記者就來到國內柔性智能機器人頭部品牌——上海節卡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實地探訪。這家成立于2014年的新銳企業,迄今已在全球部署逾萬臺機器人,它們靈活高效地服務于全球知名汽車、電子、半導體等品牌的產業線,也在眾多商業新消費領域從事著多種直接與消費者接觸的服務工作。
咖啡拉花、氣球表面作業,這款機器人既靈活又溫柔
“除了做飯外,節卡小助協作機器人還會制作冰淇淋、沖泡茶飲、做咖啡,甚至精巧的咖啡拉花都不在話下。”節卡機器人副總裁常莉告訴記者,這款機器人已廣泛應用于國內外多個城市的各種商業場景。
那么,它為何備受追捧?首先,與傳統機器人相比,這款機器人更為小巧。常莉解釋:“以奶茶店為例,一間店鋪的面積只有6到8平方米,沒有空間容納大型機器人,而這款采用輕量化機械臂關鍵技術的機器人體積小,總重量也只有10公斤左右,不會讓本就狹小的空間更加擁擠。”這款機器人還內置了圖形化編程軟件,使用者無需掌握專業編程知識就能快速搭建程序,進行標準化操作。
在節卡機器人公司,記者還看到了多款聰明機器人,它們擁有像人手一般靈活的機械臂,對于質地軟硬、形狀方圓不一的物品,都能輕松“拿捏”,有的搭配仿生手,可以溫柔地抓取物體到指定位置,再輕輕放下;有的則可以在氣球表面作業而不刺破球體。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這也是柔性智能機器人的優勢之一,操作更加精準細膩。
智能制造的“芯片”,在產業領域有廣泛應用前景
柔性智能機器人之于智能制造業,就如同芯片之于手機產業。關于柔性智能機器人的應用前景,常莉介紹,目前節卡機器人已形成高質量、廣覆蓋的產品線。該生產線包括節卡小助系列協作機器人通用版和力控s版、節卡All-in-one共融系列協作機器人、節卡C系列協作機器人、節卡Pro系列協作機器人、節卡MiniCobo協作機器人、節卡Lens系列視覺等產品,均具有良好的通用性與柔性特點,可輕松應用于各行業領域,并滿足不同場景應用需求。
例如,廣泛應用于3C電子行業的節卡精密涂膠力控協作機器人,就可以獨立精準地完成藍牙耳機裝配中的涂膠環節。工作人員介紹,在這一環節,傳統機器人對耳機涂完膠后,須由人工再檢查一遍,而節卡機器人涂膠后則可免檢。
另一款擁有六工位抓取應用技術的節卡Zu3協作機器人,一只機械臂可以搭配6個電動夾爪使用,也是電子產業的好幫手。
“每一種夾爪對應人手抓取不同物體的不同姿態,機器人收到要抓取某種物體的信號后,就可以自動更換到對應的夾爪來抓取。”工作人員進一步解釋,這樣一來,機器人可以在更小空間內完成6種不同的加工工藝,極大節省了生產空間和成本,“這一款機器人尤其適合應用在產品迭代升級快、自動化流水線需要不斷升級的3C電子行業中。”
在汽車行業,節卡機器人全自動銷軸加工工作站也派上了大用場。據介紹,汽車銷軸零部件的加工條件艱苦,充滿著粉塵、油污,還要忍受高溫環境,而有了機器人全自動銷軸加工工作站,這一生產環節無需人員值守干預就能完成了,且節卡機器人的重復定位精度可以達到誤差不超過0.02毫米。“不僅如此,機器人還可以平均無故障運行8萬小時。”常莉說。
中國柔性智能機器人需求占全球近一半
近年來,傳統工業機器人因體型大,對產線改造要求高、部署周期長、投資規模大,因而難以應對更為靈活的柔性生產需求。作為機器人行業的細分賽道,協作機器人應運而生,憑借其更小巧靈活、安全易用,安裝部署快,投資回報周期短等特點,滿足新的市場需求,獲得迅猛發展。
數據顯示,2020年至2022年,中國協作機器人需求數量占全球的40%至50%。預計到2025年,該賽道市場規模將超過百億美元。“中國有望在這一產業實現‘彎道超車’。”常莉告訴記者,目前節卡機器人已完成D輪融資,未來將繼續扎根上海,搭建全球化平臺,利用全球資源做全球生意。
“兔年開工第一周,我們就派出了近百人的團隊飛赴全球各地拜訪客戶,摸排市場需求。”常莉透露,“大家對今年協作機器人市場前景非常有信心,在追求小批量、多品種、定制化的柔性生產領域,我們將進一步加快拓展應用場景,繼續加大研發投入,不斷強化硬核實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