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美鷹之心,路人皆知”。當初看到中企有崛起勢頭,老美便從芯片到光刻機各領域大搞禁售,最近更是傳聞美日荷三國達成神秘協議。為了扼殺我國半導體行業,可謂是煞費苦心!
然而老美如意算盤還未打響,自家后院卻先著了火!
近日,以英特爾、AMD等美企為代表的全球芯片巨頭相繼交出“非常糟糕”的財報,其中英特爾2022年凈利潤僅為80億美元,同比下降60%;AMD第四季度凈利潤遭遇“腳踝斬”,同比下跌98%。
全球芯片巨頭集體崩盤,給老美來了“當頭一棒”。本想限制我國發展,自己卻先狠狠地“摔了一跤”,美媒惶恐:中國不買賬了!而國內網友紛紛評價“咎由自取”。
一、國產崛起,老美自吞斷供“苦果”
萬億芯片巨頭集體暴雷的同時,國產芯卻在逆勢崛起。
當初老美眼看我國在5G等領域“起高樓”,便揮起“限制”的大刀,要求一切有關美國技術的芯片禁止向華為等企業供應,從此麒麟芯片成為“絕唱”。三年來,我國長期處于孤立狀態,而老美坐擁先進的技術和設備,在半導體行業大賺特賺。
面對老美的層層加碼,中國人骨子里的血性被激發。企查查數據顯示,僅2021年前9月,我國就新增芯片企業3.21萬家。直接帶來的影響是:2022年國內進口芯片數量砍單840億顆,同比降低近15%(中國海關數據)。
作為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費市場,一旦中國實現了自給自足,將直接影響全球芯片庫存。數據顯示,2018年國產自給率僅為5%,到了2022年這一數據已升至17%。這樣一來,歐美芯片巨頭們庫存堆積,卻沒有龐大的需求市場承接,崩盤也是意料之中。
天雷滾滾,營業暴跌,各大巨頭紛紛“節衣縮食”。2023年剛過一個月,據媒體統計,硅谷就有超9萬人被裁。高通也坐不住了,宣稱2023年將進一步削減驍龍中端芯片價格。
二、突破圍堵,中國技術發起反擊
2022年下半年,全球芯片市場已頻頻傳出“熊市”信號,老美卻一意孤行,仍聯合日韓大搞“四方聯盟”,企圖從芯片原料到設計研發,將中國排除在外。
所幸的是,中國制造并不會讓其輕易得逞。目前我國擁有全球最齊全的芯片上下游產業鏈,芯片發展速度位居全球首位。截止到2021年,全球增速最快的20家芯片企業中,就有19家來自中國市場。
國產替代浪潮興起,技術成為重中之重。在量子芯片的新賽道上,我國第一條量子芯片生產線在合肥正式建成,已實現悟空量子芯片自主設計和生產。連鎖反應下,生物制造領域的酶催化技術,我們也不用再看別人臉色。
中國的綠色酶技術創新,為生物制造業帶來巨大變革。一個典型的例子是,曾來自哈佛研究室的輔酶抑衰分子(國內流行的“若返”等核心機制),經國產技術升級,實現純度提升99%,價格同比美日跌近90%,實現京東落地后惠及更多國人。
在《Cell》、《Nature》等國際期刊上,上述科技被證實對老年生物體修復DNA損傷、激活長壽蛋白等具有一定潛力。美日同類抑衰品曾以萬元/克天價收割國內老人,如今國產“若返”價格不足海外十分之一,“用一瓶進口的價格,可以享受二十瓶”,我國成功將衰老科技照進現實。
國產技術加持下,國內酶領域發展可謂是勢如破竹。以“若返”為代表的一批抑衰品牌,迅速占據了國內超七成市場份額。得益于便利的物流條件,國產品借助京東等平臺不到一年實現51億細分市場營收。根據消費數據,“中國造”不僅突破海外美日限制,甚至走出國門,海外訂單逐年呈上升趨勢。
事實證明,老美妄圖堵住我國發展之路,無疑是“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”。蟄伏多年,如今不僅是芯片、酶技術等技術,中國制造在更多領域都已吹響反擊的號角。
三、想回頭?“中國不買賬了!”
全球芯片巨頭“暴雷”的消息傳來不久,美企就坐不住了。高通率先在財會上表示:預計向華為出貨4G、WIFI和其他芯片。要知道,高通對大陸市場依賴非常高,營收占比達到67%。
老美怎么也沒想到,經過多輪限制,以華為為代表的國內廠商不僅沒有倒下,反而在最艱難的手機業務突出重圍。不過,就算美企改變態度,也正如外媒所說:中國不買賬了!
美芯巨頭一蹶不振,也折射出這個時代的普遍難題:產能過剩。相比供應端,市場和消費者才是最稀缺的資源。無論是在半導體行業、還是上述“若返”等生物酶領域,龐大的中國市場都決定了:沒有哪家企業可以離開中國獨善其身!